這是我17歲時第一個製作。我是一個解離症患者,我時常需要面對跟記憶有關的問題,或者我 會有除了我以外的意識攻擊我自己。我會無預警的受到身體上的傷害,但這些傷害又是我懇 求其他人對我作的。這個問題完全影響了我的生活,因此我想做一個把自己的名字與這個症 狀綁在一起的演出,這樣搜尋我的名字的時候,有機會可以讓大家先認識解離症一點,算是一 種出櫃的方式。 我並不想以我所發生的事件作為素材,但我只有這些素材,我在想該怎麼讓人明白「這不是我 的意識」這句話的體感,或者角度?之後,我陸續邀請了六位導演來創作這個演出,我將我的 個人病歷過程完整的交給這些導演,由導演來工作演出的內容,唯一只要求各自的創作作品 名稱中必須包含一個人名,以及這六個作品中都必須有我這個演員的存在。這六個作品是這 些導演依照自己的脈絡去解讀「解離症」,張吉米導演的《葉千林說故事》選擇讓我在舞台上詳 細的描述我本人參與太陽花學運的過程,故事其中關於個體與群體,再分裂成不同個體是他 想工作的。江源祥的《(瑪麗蓮夢露)如是說》試圖表現他個人對於美國文化的認知,我頭套瑪 麗蓮夢露的臉,身穿白裙,我如何與現場由他所製造的一片文化混亂事件共存。王墨林《傅柯 是一隻雞》以傅柯的著作為文本,並且以舞踏中的獻祭為演出內容,在演出中殺一隻雞。(第一 周) 我是透過作為共同演員的形式來再現我個人的體感,在其中觀者自行詮釋各導演作品中的 「我」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,甚至是人格化的。或者是從社會與政治層面來談論主體存在。在演 出後,我達成我的目的,成功把我的名字和病症綁在一起,這是我至今仍然在工作的題目:我 讓這個病症變的更立體,我與這個病症更沒有距離,這是當時的我想要的嗎?
評論及觀眾心得
Commenti